1. 紫砂燒制溫度曲線
一般而言,紫泥壺窯溫為1170°C左右,燒制紅泥壺窯溫960°C左右。窖中的火溫,以及窯內的氛圍都直接影響到壺的品質,雖是同一種泥料,不同溫度、不同的氛圍燒成,其色澤卻迥然有異。
現在燒制紫砂制品,已經普遍采用電、煤氣作為熱源,溫度的控制也有人工控制改為自動控制,燒制時間大大縮短?,F在紫砂制品的燒制時間一般是燒制24小時左右。不過,具體的燒制時間,和泥料種類、作品器形、要求的效果等也有一定關系,不能一概而論。
2. 紫砂燒成溫度曲線
先來說說窯溫對于紫砂壺品質的影響。要知道紫砂壺的泥料不同對于燒制的溫度也是大不相同的。也就是說窯溫是根據紫砂泥料的性質來定的。一般來說,原料中顆粒越小,越容易燒結,要求溫度相對較高。而溫度越高燒結度也越高,收縮率隨之越大。
所以說,如果沒有充分掌握好窯溫,燒得溫度較高了,那么紫砂壺表面會就會產生毛躁,也就是一種刺手的感覺,這個大家平時看壺時可以上手感受一下,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溫度燒得更高了些,紫砂壺就會起泡、變形甚至爆裂。當然,紫砂壺的透氣性和吸水性也因為窯火變差了。
那么如果溫度燒得低了呢?窯溫偏低時,紫砂壺則會出現色調灰淺、質地疏松,色澤不潔的現象,敲擊聲音接近陶器,使用時還會有土澀味。 為了提高紫砂壺的成品率,現如今很多燒窯師傅都會事先設置好燒結溫度的上限和下限,然后選擇窯爐,制定合理的燒成溫度和升溫率曲線。對于燒成范圍較窄的紫砂壺,適宜在燒結溫度的下限完成,可適當延長保溫時間,反之,則是在上限完成,縮短燒成周期。
3. 紫砂燒制溫度曲線 設置
茶壺燒成溫度普通在1000度到1200度之間。據紫砂藝人和窯工經驗,燒成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150度到1180度之間,外表色澤才干到達不老不嫩的效果。
從低熔物開始熔化,到出現氣泡、針眼、焦化現象臨界點的溫度范圍,為燒結溫度范圍。
紫泥燒結溫度的下限要求是,達到1150~1180℃之間,紅泥是1050~1100℃之間,本山綠泥是1180~1200℃之間。
4. 紫砂燒制溫度標號
紫砂鍋按鍵失靈維修方法:打開底部蓋子后,即可看到內部的電路結構。其中有電源耦合器、連接線、陶瓷加熱體、電路板、溫度保險、溫控器等。
首先用萬用表測量三孔耦合器與鍋內電路連接情況,實測中發現藍色線跟本不通,斷定線材中間串聯的溫度保險已經損壞,拆下保險測量后確定損壞,按原型號更換
5. 紫砂溫度表
第一步:醒茶
短期內要喝的茶,應拆開放入茶罐中醒茶3個月至半年。醒茶罐內裝茶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二,如有可能應定期將茶倒出翻動以利于醒茶。沒有茶罐也可以將拆開的茶臨時放入牛皮紙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醒茶時要注意避光避異味。
第二步:出茶
熟茶一般按100毫升水投茶8.5克、生茶一般按100毫升水投茶8克的比例出茶。緊壓茶處理成指甲蓋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則順其自然,盡量保持干茶外形。
第三步:潤茶
熟茶,一般潤茶兩遍,第一遍20至30秒出水,緊壓茶時間稍長,散茶可適當縮短時間,一般為5至10秒,第二遍快沖快出。生茶一般潤茶一遍,緊壓茶20至30秒出水,散茶時間稍短。十年以上生茶在潤茶前可進行適度水烘,即將干茶置入紫砂壺中,壺外用開水沖淋,以提高壺溫、驅散壺內干茶的雜味。
第四步:沖泡
前五泡一般隨沖隨出,第六泡開始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盡量保持沸水沖泡。如果是陳期在七八年以內的次新生茶,則可在前五泡用隨手泡燒沸后停頓5秒再行沖泡,第六泡起以沸水或者鐵壺沸水直接沖泡。需要注意的是,前五六泡沖泡時,每泡茶之間的間隔停頓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分鐘,如有間隔停頓時間過長則可相應縮短后一泡的浸泡時間。
6. 紫砂燒制升溫曲線
紫砂電燉鍋慢燉水不沸騰,是因為外層熱量來源于電熱不斷加熱,電熱溫度大于一百度,而水吸收熱量到了一百度的沸點繼續吸熱才會沸騰, 里面的水熱量來自于外面的水,外層水再怎么沸騰熱量只有一百度不可升溫了所以里面的水就不會沸騰了, 但是溫度有100度可以喝的 , 有一種煲湯的方法就是和這個一下隔水加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