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天上的浮云飄動像一團團的白雪一般(飄蕩潔白的樣子,是一種灑脫超然的感覺),世間的百味像久經炒制的新茶一般(苦盡甘來,不能簡單的說明,需要想象那種感覺).
作品原文:
現代·白落梅 臨江仙
淡淡秋風微雨過,流光瘦減繁華
人生似水無涯 浮云吹作雪
世味煮成茶 還憶經年唐宋事
心頭一點朱砂 相逢千里負煙霞
空山人去遠,回首落梅花
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的感慨,是一種看淡風云,看淡世事,看淡功名利祿的灑脫和超然。
白落梅:白落梅,原名胥智慧,作家,散文作品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出三十余篇,多篇作品發表于《讀者》等雜志。
茶文化如何博大精深?
茶文化在中國真可謂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就其對國人乃至世界的影響,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茶于飲,茶于人,茶于心,茶于道。
一,茶于飲?!叭松_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之一。中國飲茶的歷史悠久,但糾其源頭,眾說紛紜。茶樹的原產地大家一致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在云南。人工栽培茶樹是在《四川通志》中記載始于西漢時期的蒙山茶。茶圣陸羽的《茶經》認為飲茶之始為“神農嘗百草”之時。至此,茶作為飲品流傳下來。除此之外也有商周之說,西漢之說,三國之說。
二,茶于人。茶最早是作為飲品出現,因神農喝茶解毒。之后從藥用轉為清神醒腦,解渴。普通人喝茶,是圖清涼可口,或者提神暖身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這些人喝茶,在于習慣,在于傳統不分紅綠黑白茶,不分生熟茶。有身份的人喝茶,講究的是品味,是情調。他們喝茶在飲茶本身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社會因素。茶于人來說,功能有時像手表,普通人是為了看時間,那戴十萬百萬元手表的人呢?除了表的本身功能,恐怕還有其他吧!
三,茶于心。茶能養心,可以移情,可以與酒一比高下。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詞句可以激勵,寬慰友人之心,茶作媒介。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杜耒《寒夜》
不勝酒力者,可以茶待客,更多儒雅之致。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路長人渴,可起望梅止渴之功。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 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情意之惱,茶可擔之。
茶于心,可喜可惱,自飲可也,待客亦佳。
茶養心立德。
四,茶于道。茶文化是一種人與人溝通,社交公關的文化,在飲茶過程中,能體現東方國家的傳統思想道德、人文精神。包括有關茶的禮儀、風俗、茶法、茶規、茶技、茶藝、歷史典故、民間傳說以及文學藝術等。茶道是茶文化的一種更高級的理解,涉及音樂、舞蹈、繪畫、戲曲、服飾、飲食、醫藥等諸多文化領域。品茶的人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生成了自身的藝術特質,便上升為茶之道。茶于道,是一種較高級的精神需求,是一種個人追求的藝術形式。
關于茶于藝,茶于智也應該再了解一下。長篇累牘,恐大家不厭其煩,故略之。
茶文化源頭紛繁難辨,但后世可淡化來由,多關注現在,乃至未來。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