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抗元時期所設的檢校組織是錦衣衛的前身,這個組織的任務是專門負責打探和啟奏京內所有衙門官員的違紀的事以及民間傳聞。
1368年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設立拱衛司作為皇帝的侍從軍事機構,檢校組織的工作由拱衛司某部負責。
后來拱衛司經過拱衛指揮使司-親軍都尉府-儀鸞司的演變,朱元璋于1382年春天,廢掉了儀鸞司,改設錦衣衛。
指揮使是錦衣衛的首領,此職一般由皇帝的心腹武將擔任,太監當的較少,“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是指揮使的職責,錦衣衛還負責掌管侍衛、排列儀仗和跟隨皇帝出巡,錦衣衛的官校大多由民間挑選出的強壯勇武、沒有前科的百姓來充當,錦衣衛的官職準許世代承襲,錦衣衛最突出的特征是穿的官服為金黃色,寓意為權力很高,這種官服叫“飛魚服”,錦衣衛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人隨身佩帶著繡春刀。
作為明朝建立初期的皇帝,對皇權維護的欲望強烈,因此造成錦衣衛的“巡察緝拿”的職能被無限擴大,由亍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傳統司法機構調配起來不很方便,于是皇帝賦予了錦衣衛更多、更大的功能和權力,錦衣衛可以設置自己的監獄,無需經過普通的司法程序便能輯捕、審訊和處理決斷?!皥陶仆⒄取笔清\衣衛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廷杖不僅是對官吏肉體上的傷害,更是對心靈的一種摧殘。
錦衣衛與此后的東廠、西廠一起構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朝特務統治機構。
謝謝閱讀
錦衣衛是個“怪胎”,與“血滴子”“粘桿處”合稱為古代三大特務組織。錦衣衛堪稱“鼻祖”,游離于法律之外,破壞了幾天年以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律根基。是朱元璋的一種“特創”
錦衣衛是一個“特務組織”,在明朝以前歷朝歷代并沒有這個組織,明朝以后,清朝雍正皇帝的“血滴子”和乾隆皇帝“粘桿處”可謂是錦衣衛的“變種”,到了民國時期,令人毛骨悚然的“軍統”和“中統”,可以說將錦衣衛這個特務組織發揚光大。
在明朝,錦衣衛地位頗高,不隸屬六部,而是直接聽命于皇帝本人。中國古代皇帝穿龍袍,龍袍為明黃色,但錦衣衛穿錦色衣服,就像清朝的黃馬褂,地位可見一斑。其頭領指揮使穿“錦衣蟒袍”,遠觀與龍袍無異。
朱元璋與劉邦是中國皇帝的異類,均是草根出身,文化底子比較薄,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淺。錦衣衛就是朱元璋對付人心不古的產物。朱元璋立國之處,針對驕兵悍將,錦衣衛開始的職責主要是,羅織罪名,打擊文臣武將的威脅皇權的勢力。通過“李案”“胡案”“藍案”“印案”,開過文臣武將被打擊一空。
到了中期,隨著時間的延長,地方三司間長期的共同利益,之間的平衡監督也難保證,特別是三司統一于巡撫之后,更談不上平衡和監督了,后期御史還有點作用,但御史止于上書,沒有任何權力,特別是隨著內閣的權力擴大化,文官集團內部自己監督已經完全沒有可能,這時只能靠錦衣衛,刺探百官動向,調查百官有沒有貪污、反叛行為。
到了后期錦衣衛偵查、逼宮、刑獄的作用逐漸被“東廠、西廠”所代替,崇禎皇帝上臺,絆倒魏忠賢,廢除東西廠,只保留錦衣衛,淪為純粹的皇家親軍儀仗隊。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遺詔中的:“百官誤朕”。由此證明,錦衣衛還是有一些作用的。
豐鎬遺子/書文